IASLC/ATS/ERS国际多学科肺腺癌新分类标准
钟文昭
摘要

最近,MSKCC(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的William D. Travis教授(曾任1999年和2004年肺癌WHO分类主席)经多方征集意见,联合来自肿瘤学、肺病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放射学和外科学等不同学科的40多名肺部肿瘤专家,以IASLC/ATS/ERS的名义发布了新的肺腺癌分类标准。该分类标准涉及手术切除、小活检和细胞学标本,将为肺腺癌提供统一的术语和诊断标准,关注的焦点仍然是“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

按照这一标准,过去10年中,肺癌领域上升最快的一些热词,如BAC和腺癌混合亚型将会逐步淡出我们的视野。对于手术切除标本,引入了完全沿肺泡间隔鳞屑状生长的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取代原来的纯BAC)和以鳞屑状生长为主、浸润成分小于5 mm的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的新概念,这两类患者如接受手术切除,可获得接近100%的疾病特异性存活(disease⁃specific survival),其中AIS和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同被列入癌前病变,AIS和MIA大多为非黏液腺癌。侵袭性腺癌的分类依据标本全面病理评估后确定的占主要成分的亚型,包括鳞屑样(代表以往大多数非黏液混合亚型BAC)、腺泡样、乳头样和实性类型,新增微乳头状腺癌作为一种新的病理亚型,变异亚型包括侵袭性的黏液腺癌(原黏液型BAC),胶体样、胎样和肠型腺癌。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由于鳞癌和腺癌对EGFR⁃TKI、培美曲塞的疗效以及贝伐单抗导致的致命性出血的差异都很大,因此两者的区分仍然相当重要。此外,分类标准对T分期的测量做了重新调整,对于影像学所发现的部分实性和病理学诊断的混合亚型病灶,仅测量实性部分和侵袭性部分作为肿瘤的大小。

  上述分类是以组织学为基础,结合EGFR/KRAS/EML4等分子标志物检测。由于EGFR突变对预测进展期肺腺癌TKI敏感性和无疾病进展期意义重大,推荐常规应用。肺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从组织学到标志物是否有差异仍有争论,除了初步诊断时获取的标本,需关注EGFR⁃TKI治疗前原发和转移灶标本的获取。制定上述分类原则的目的是使病理学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J Thorac Oncol,2011,6(2):244-285.]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