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秘营昌(1966-),男,山东武城人,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白血病的治疗与发病机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血液病, 约占急性白血病的30%~40%, 生物学特征多样、临床异质性很大。化疗是ALL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 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诱导缓解治疗, 目的是迅速、大量减少体内白血病细胞负荷, 恢复正常造血, 达到缓解。第二阶段为缓解后治疗(包括巩固强化治疗、维持治疗和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防治等), 目的是消灭体内残存白血病细胞, 以预防复发、延长生存期。干细胞移植是缓解后的治疗选择之一, 也是根治本病的唯一手段。靶向治疗是部分具有特殊靶点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是近几年新开展的治疗方法。
依照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白血病恶性克隆的生物学特征, 采取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是获得治疗成功的关键。2000年以后报道的研究资料显示, 儿童ALL的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mission, CR)可达98%, 5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 DFS)达70%~80%。成人ALL的CR可达74%~93%, 5年DFS 为33%~48%。本文针对近几年成人ALL治疗方面的文献做一述评。
ALL标准的诱导治疗方案至少应包括长春新碱(VCR)、糖皮质激素和蒽环类药如柔红霉素(DNR)±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环磷酰胺(CTX), 即VDP方案为基础。儿童高危组或超高危组ALL和几乎所有成人ALL应采用四种或更多种药物组合的诱导治疗方案。诱导治疗是最关键的阶段, 任何对诱导治疗方案的修改均应以以下二方面为目的:(1)降低诱导缓解后的残留病水平和延长生存期; (2)减少诱导治疗的毒性。ALL诱导缓解治疗需要在不同的时间点判断疗效, 常用的时间点为治疗的第2、4、8周, 包括细胞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方法或流式细胞术在不同水平的检测, 以预测疗效、调整治疗方案。
许多临床研究往往人为地将诱导治疗方案分为两个阶段(如MRC UKALL Ⅻ /ECOG E2993临床试验)[1]。第一阶段一般是VDP为基础的方案; 第二阶段的诱导治疗既可以作为挽救治疗, 也可以作为早期强化, 常用的方案是CTX、巯基嘌呤(6-MP)和阿糖胞苷(Ara-C)(CAM方案)。
ALL缓解后治疗是患者能否长期生存的关键阶段, 也是具体体现个体化(分层治疗)治疗疗效的阶段。缓解后治疗开始的早晚是成人ALL的独立预后因素, 为了保证治疗的连续性、提高疗效, 应尽早地开始缓解后治疗。
缓解后巩固治疗最常用的方案一般包括6~8个疗程的治疗:其中2~4个疗程为含大剂量甲氨蝶呤(MTX)、Ara-C、L-ASP的方案, 1~2个疗程再诱导方案。鉴于儿童ALL的良好治疗效果, 近年有许多临床研究(如Dana-Farber、CCG1961、GRAALL等[2, 3, 4])采用儿童ALL治疗方案治疗年轻成人ALL、成人ALL, 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疗效(5年无事件生存率、总生存率多超过60%)。总结各研究与疗效提高有关的方案调整, 主要包括:更多的L-ASP、VCR的应用, 早期、较为频繁的腰穿鞘注,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冲击等。2010美国血液学年会上Stock比较了CALGB和CCG两组方案的差异:CCG组方案(BFM强化方案)中非骨髓抑制性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VCR、L-ASP)应用更多,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预防更早; 而成人方案中更多地强调了骨髓抑制性药物如环磷酰胺、蒽环类药物的应用。
MD Anderson肿瘤中心(MDACC)的Hyper-CVAD治疗方案是典型的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大剂量甲氨喋呤(HD-MTX)、大剂量环磷酰胺(HD-CTX)、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相结合, 而不含L-ASP的方案[5]。1992-2000年采用Hyper-CVAD治疗288例成人ALL, CR 92%, 诱导相关死亡率5%。中位随访63个月, 5年生存率38%, 5年持续CR 38%。2010年Morris等报道了澳大利亚两个医疗中心采用此方案治疗63例患者的疗效, 86%的患者达安全缓解, 预计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8%和42%。
完全缓解和巩固强化治疗后, 进入长期维持治疗阶段:维持治疗一般是口服巯基嘌呤/日、甲氨蝶呤/周, 持续2年以上。维持治疗期间可予周期性、再强化治疗(VCR、泼尼松等药物)。维持治疗在B细胞ALL是必需的, 但对T细胞ALL的疗效影响较小, 对成熟B细胞ALL的疗效几乎无影响。ALL的维持治疗既可以在完成巩固强化治疗之后单独连续使用, 也可与强化巩固方案交替序贯进行。
成人ALL疗效的提高除借鉴儿童ALL治疗方案的经验,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根据危险度分组治疗理念的进步。影响成人ALL预后的危险因素观点不尽一致, 主要涉及初诊时白细胞计数、细胞遗传学异常/分子学异常、年龄、免疫表型、早期治疗反应、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水平(如诱导治疗结束时的MRD)等。其中, MRD和分子标志物的预后意义近几年关注较多。诱导治疗期间或结束时MRD水平低于0.01%的患者预后好; 诱导治疗结束时MRD水平≥ 1%或缓解后≥ 0.1%的患者具有极高的复发危险, 应进行较强的缓解后治疗, 以改善长期疗效。成人ALL分子标志(包括基因组学)的预后研究刚刚起步, 但应是未来ALL研究的一个方向(包括预后和靶向治疗)。
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可以将成人ALL分为标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由于标危组患者化疗疗效较好, 异基因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SCT)一般仅用于高危组/极高危组患者; MRD持续阳性的标危患者也可以考虑Allo-SCT。而部分高危患者(除非有上述预后极差的特点)如果MRD持续阴性也可以单纯化疗。当Allo-SCT行不通时, 大剂量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就成了合适的选择。自体移植的患者应注意移植前的巩固强化和移植后的维持治疗, MRD阴性患者自体移植获益最大。
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及(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ALL(统称为Ph+ALL)是一特殊类型的ALL, 成人发生率为15%~30%, 老年患者可达50%。这些患者预后极差, Allo-SCT是目前唯一可治愈此类患者的手段, 但统计显示仅有20%~60%的患者进行了Allo-SCT, 绝大多数患者由于多种原因未能进行Allo-SCT。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些患者的命运, 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Imatinib(伊马替尼/格列卫)为代表的靶向治疗± 联合化疗目前已成为Ph+ALL的一线治疗方法。
近几年有关Imatinib治疗Ph+ALL的报道有许多:2006年、2010年Wassmann等报道的GMALL的研究结果[6, 7]; Thomas等[8]2008年报道的MDACC的研究结果; Labarthe等[9]2007年报道的GRAAPH-2003原发Ph+ALL治疗方案; 日本白血病研究组(JALSG)ALL202方案[10]; 意大利北方协作组治疗方案(09/00方案)等[11]。用药方式不一, 但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高的CR和生存率)。
老年患者是Ph+ALL的一个重要人群, 而老年患者由于年龄、体质因素对化疗耐受差, 也不能将Allo-SCT作为首选治疗方法。Imatinib的应用改变了老年Ph+ALL患者的治疗模式和预后, 目前Imatinib为基础的方案成了老年Ph+ALL的主要治疗方式。以Imatinib和糖皮质激素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如Ottmann、Vignetti等[12, 13, 14]的研究报道)不仅较简单, 甚至不需化疗、不需长期住院治疗、患者依从性好, 疗效与生活质量均较好。
目前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尤其是达沙替尼(Dasatinib)已进入Ph+ALL的一线治疗。Ravandi等[15, 16] 2008年、2010年报道的MDACC在Hyper-CVAD方案基础上联合Dasatinib作为一线治疗初诊Ph+ALL患者的结果, 94%患者达完全缓解, 预计2年总生存率 64%、DFS 60%。欧洲成人ALL工作组EWALL-PH-01试验采用Dasatinib和低剂量化疗(诱导化疗为长春新碱和地塞米松)联合一线治疗老年Ph+ALL, CR达90%, 达完全缓解时55.7%的患者BCR-ABL/ABL比例≤ 0.1%。中位无复发生存期22.1个月。
这些研究均说明化疗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不仅可以提高Ph+ALL的缓解率, 而且可以提高生存率; 用药越早, 生存状况越好。针对行干细胞移植的患者, 在不同的时机应用均可改善Ph+ALL患者Allo-SCT的效果[17, 18, 19, 20]。
抗体靶向药物在成人ALL的治疗中也取得了显著效果。CD20分子是一种B细胞特异性抗原, 表达于40%~50%的前体B细胞ALL患者,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CD20表达和预后密切相关。2010年Thomas报道了MDACC Hyper-CVAD为基础的方案联合CD20单克隆抗体(Rituximab)治疗CD20+、Ph-前体B细胞ALL的结果, 并与标准Hyper-CVAD方案进行了比较。60岁以下患者疗效明显提高, 3年持续缓解率分别为70%和38%, 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和47%; 但老年患者未从这一治疗中获益。
综合上述资料, 推测ALL治疗未来发展的趋势:(1)和AML一样, 未来ALL的预后判断会更强调细胞遗传学与分子标志相结合, 分层治疗的理念将得到进一步深化。(2)Allo-SCT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加强、适应证更加明确; 如何提高自体骨髓移植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探讨。(3)靶向治疗应用更加成熟。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