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晔, 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行政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专业方向为恶性淋巴瘤、头颈部肿瘤以及软组织肉瘤的内科治疗。1996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 2003年获复旦大学肿瘤学系硕士学位, 2006年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肿瘤-血液科接受Clinical Fellow的系统临床培训。迄今已在包括《中华肿瘤杂志》、《Oral Oncology》、《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以及《Radiation Oncology》等国内外杂志发表中英文论文20余篇, 参编书籍数部。 |
Yang DH, Min JJ, Song HC, et al.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interim F-FDG PET/CT after three or four cycles of R-CHOP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J]. Eur J Cancer, 2011, 47(9):1312-1318.
1b。
• 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 IPI)相同病例的预后存在一定差异。
• PET/CT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中期评估的合适时间点、评估结果与IPI不同风险百分比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 前瞻性研究PET/CT在DLBCL患者经3个或4个周期化疗后进行中期评估能否提供积极的预测信息。
• 研究条件:韩国全南大学和顺郡医院血液肿瘤科。
• 研究性质:单中心前瞻性研究。
• 研究时间:2004年8月至2009年12月。
• 评价指标:IPI, 复发率, 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 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 干预措施:161例确诊的DLBCL患者在化疗前、3个或4个周期化疗完成1个月内行PET/CT检查, 对结果进行分析, 并在接下来的1年里每3个月进行临床再分期。随访的中位时间为30个月(范围0.4~70.5个月)。
• PET/CT中期评价与长期随访参数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 PET/CT中期评价在IPI分级一致的患者群中是更显著且独立的预测因素。
近年来, 随着PET及PET/CT被引入到淋巴瘤的疗效评价标准之中, 越来越多的研究试图通过治疗中期PET/CT的评估来预测总体预后, 为将来可能的提前干预奠定基础[1]。本文评述的文献是来自韩国的主要针对接受R-CHOP方案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研究, 结果发现中期PET/CT的结果对于PFS和OS均具有预测作用。总体来说, 这项研究的设计是比较合理的, 样本量(161例)与其他类似的研究相比也是较多, 但仍然有些问题值得探讨。首先, 该研究中并非所有患者均接受6~8个疗程的R-CHOP方案的治疗, 在94例Ⅰ /Ⅱ 期患者中, 53例(56.4%)接受了短程化疗继以累及野放疗, 而目前对于这一治疗模式与标准长程化疗的优劣性存在很大争议。其次, 该研究并未对化疗后进行PET/CT检查的具体时间点进行规定, 而目前已知这一时间点的选择与PET/CT的假阳性具有相关性[2]。再次, 该研究发现中期的CT结果同样与PFS和OS具有相关性, 但并没有报道CT结果是否也在后续的多因素分析中成为独立预后因素。如果普通CT也具有这一预测作用, 那是否有必要进行昂贵的PET/CT就令人质疑。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众所周知目前PET/CT的公认最佳指征是治疗后的疗效评价, 而该研究并没有进行治疗结束后的PET/CT检查。迄今为止, 至少有2项研究发现在PET/CT指导预后方面, 治疗中期的结果不如治疗后[3, 4]。
随着利妥昔单抗的加入,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效果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无法被6~8个疗程的R-CHOP方案所治愈, 因此早期发现预后不佳的患者有助于尽快接受其他非交叉耐药方案, 包括大剂量化疗以及自体干细胞移植的解救治疗。出于这一目的, 中期PET/CT的评估在很多研究中被应用, 但结果具有一定的分歧[3, 4, 5, 6, 7, 8, 9]。唯一的一项荟萃分析也由于各个研究中存在的内在差异导致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10]。目前, 对于中期PET/CT的评价还缺乏统一的标准, 虽然一种5分类的方案已被欧洲成人淋巴瘤协作组认可[11]。中期PET/CT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很高的假阳性率, 在一项来自美国癌症医疗中心的研究中, 假阳性率高达87%, 从而导致针对预后的阳性预测值仅为32%[12]。而利妥昔单抗所引起的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和补体依赖细胞毒作用的免疫治疗进一步增加了这一假阳性的发生[13]。此外, 不同核医学专家对于同一病例中期PET/CT结果的解读也存在分歧, 一项来自ECOG的研究显示一致率仅为68%~71%[14]。
综上所述, 虽然一些研究显示了中期PET/CT对预后的指导作用, 但其与传统CT和治疗后PET/CT比较的优越性缺乏大样本前瞻性研究的验证。此外, 中期PET/CT过高的假阳性率和结果解读的不一致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总之, 在上述问题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之前, 治疗中期进行PET/CT检查的做法应仅限于临床研究的范畴。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