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阳性可手术乳腺癌患者中三种辅助化疗方案的比较
钱学柯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州 510080
摘要

文献来源:J Clin Oncol, 2013,31(26):3197-3204

近期JCO公布了一项大型多中心临床研究(NSABP B-38,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辅助化疗)的最终结果,比较两个术后标准化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吉西他滨的引进是否可以进一步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4 894例淋巴结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6周期TAC方案(多西紫杉醇+阿霉素+环磷酰胺,n=1 630), DD AC→P方案(4周期剂量密集阿霉素和环磷酰胺序贯4周期剂量密集紫杉醇,n=1 634)或DD AC→PG方案(序贯加入吉西他滨,n=1 630)。主要终点指标是无病生存率。中位随访64个月后,各组5年无疾病生存率分别为:DD AC→PG组80.6%、DD AC→P组82.2%、TAC组80.1% (DD AC→PG组vs. DD AC→P组的风险比为1.07, P=0.41,DD AC→PG组vs. TAC组的风险比为0.93,P=0.39,DD AC→P组vs. TAC组的风险比为0.87,P=0.07)。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DD AC→PG组90.8%、DD AC→P组89.1%、TAC组89.6% (DD AC→PG组vs. DD AC→P组的风险比为0.85, P=0.13,DD AC→PG组vs. TAC组的风险比为0.86, P=0.17,DD AC→P组vs.TAC组的风险比为1.01,P=0.96)。

结果说明,DD AC→P组加入吉西他滨并未改善预后,且未发现两个标准治疗方案DD AC→P和TAC间在疗效上有显著差异。然而,各方案毒性反应却有不同,TAC组发生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和腹泻的频率较高,而DD AC→P和DD AC→PG组发生神经病变、贫血、输血及使用红细胞生成刺激剂的频率较高。作为晚期乳腺癌的有效药物之一,吉西他滨并未为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带来生存的改善,传统的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仍然是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基石。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