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疾病的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共同的心愿。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吴一龙教授指导临床医生应用循证医学理论进行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开展临床病例讨论。讨论会上各学科共同围绕一个病例或一个病种进行会诊,临床、病理、B超、放射影像等资料齐全,除相关科室提前准备的中心性发言外,到会人员各抒己见,气氛热烈。参会人员受益匪浅,提高了对疑难病例的诊治水平。为了将他们的诊治经验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临床医生获益,我刊开辟“循证病例讨论”栏目,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关注此栏目
患者, 49岁女性,因“左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34个月”入院,PS评分1分。
患者因“左乳腺癌”于2007-02-08在外院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示:左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部分为浸润性小叶癌,肿瘤最大径36 mm,左腋窝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4)。ER(+++),PR(++),CerbB2(-),Ki-67不详。病理分期T2N0M0,ⅡA期。术后在当地医院予3FAC+1NP+2FAC方案化疗,未行放疗及内分泌治疗。2009年1月左胸壁局部复发(无病生存期 23个月),2009年2月行左胸壁肿物切除加旋转皮瓣修复,肿瘤病理提示为乳腺癌来源,免疫组化:ER(+++),PR(++),CerbB2(-),Ki-67不详,术后行右胸壁加锁骨上局部放疗、卡培他滨口服4个疗程(2009年3月至7月)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托瑞米芬治疗(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2010年11月出现左胸腔积液(无进展生存期21个月)。2011年2月23日胸部CT提示:左侧胸壁结节,考虑复发;左侧胸腔大量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ECT提示全身多发骨转移。2011年3月至8月行XT方案化疗8个疗程,疗效评价疾病稳定好转,后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来曲唑+唑来膦酸治疗。2012年7月2日ECT、胸腹部CT提示:全身多发骨转移灶增多、右胸膜及肝多发转移(无进展生存期11个月)。2012年7月10日、8月5日、9月1日行NP方案化疗3个疗程(期间复查CT提示疾病稳定)。2012年10月30日复查CT提示肝多发转移灶明显增大增多(见 图1和 图2),并伴有较重的咳嗽症状。于2012年11月29日开始紫杉醇[80 mg/(m2·周)]+贝伐珠单抗(400 mg/2周)治疗,1个疗程后咳嗽症状明显改善,肿瘤指标下降,2013年2月4日第3疗程治疗前复查胸腹CT提示病灶明显减少且缩小(见 图3),目前第4疗程治疗前复查肿瘤指标有所上升。
体查:T 36.5℃,P 88次/分,R 20次/分,BP 98/65 mmHg,PS评分1分。左侧乳房缺如,左胸壁切口疤痕,局部未见肿块;右侧乳房检查无异常;双侧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左下肺呼吸音稍弱,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辅助检查:2013年3月3日CA15-3 28.7 U/L,CEA 70 U/L。
李学瑞(乳腺科副主任医师):汇报病例特点(略)。本次讨论的主要内容为:(1)评价本病例的既往疗效;(2)讨论进一步的抗肿瘤治疗方案。
吴一龙(肿瘤学教授):这是一个绝经前乳腺癌,根据2007年手术后的病理情况,这类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哪些?
王坤(乳腺科副主任医师):患者手术的病理分期为T2N0M0,分子分型为Luminal B(ER 阳性,Her-2 阴性),并且为绝经前女性,治疗应该是在化疗的基础上加内分泌治疗。
李学瑞:2002年JCO发表的ABCSG-5临床研究结果的数据表明,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戈舍瑞林加他莫昔芬的疗效比单用CMF化疗疗效要好,5年随访内分泌治疗组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明显获益,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内分泌治疗的重要性。2007年NCCN指南已经指明,对此类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原则是辅助内分泌治疗±化疗,因此此例患者术后未用内分泌治疗,辅助治疗不规范,并且化疗方案亦不规范。
廖宁(乳腺科主任医师):对于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辅助化疗后进行他莫昔芬内分泌治疗与不用内分泌治疗的患者相比,15年随访结果的总生存率绝对获益为10%;ER阳性表达情况与内分泌治疗有很大关系,只有ER表达2%阳性以上的患者才能从内分泌治疗获益,并且阳性强度和比例越高从内分泌治疗中获益越大。
吴一龙:患者术后23个月即出现局部复发,对这类患者术后辅助放疗是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呢?
李伟雄(放疗科主任医师):乳腺癌术后放疗一般是根据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但要求是腋窝淋巴结清扫10个以上;患者术后病理提示淋巴结无转移(0/4),有可能是外科医生没有清扫完全,也有可能是病理科医生没有全部检查,因此不能根据此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来判断放疗与否。2005年《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发表了一篇回顾性文章,分析纳入了877例腋窝淋巴结阴性、已行全乳房切除但未行放疗的患者,多因素分析表明,局部复发与肿瘤大小、绝经状态、脉管癌栓、切缘相关,文章提出,如果患者有上述两个以上危险因素时,可考虑放疗。2009年发表在《Radiother Oncol》上的Meta分析结果也表明,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在进行全乳房切除术后,高危因素有脉管癌栓、病理分级3级、肿瘤大于2 cm、全切缘小于1 cm、绝经前或年龄小于50岁;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高危因素,需要考虑放疗;此患者术后可考虑进行局部放疗。
旁述:根据2013年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中国版),临床分期为T2N0M0(ⅡA期)的Luminal B(ER 阳性,Her-2阴性)患者术后全身治疗的标准方案为辅助内分泌治疗±化疗;临床分期为ⅡA的局部治疗指引:腋窝淋巴结阴性,肿瘤≤5 cm,且切缘距肿瘤≥1 mm,如果伴有脉管癌栓,考虑行胸壁放疗,如果不伴有脉管癌栓,不做放疗。
李学瑞:患者出现左胸壁复发以及肺、骨转移后,已经进行了局部手术和放疗,全身的二线内分泌治疗以及三线化疗,四线治疗予紫杉醇加贝伐珠单抗每周治疗,2个疗程后疗效评价达部分缓解,并且肿瘤指标亦明显下降;但3个疗程后复查血肿瘤指标有所回升(见 图4和 图5),此时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曹小龙(肿瘤内科学主任医师):此患者进展较快,并且已经进行了三线化疗,PS评分1分,伴有肝功能损害,此时不能耐受联合化疗;贝伐珠单抗对于肿瘤进展较快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并且此患者使用2个周期后疗效评价部分缓解,可继续使用并按RECIST标准评价。
吴一龙:肿瘤指标能否作为改变治疗策略的依据?
李学瑞:肿瘤指标在乳腺癌治疗的监测中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于治疗前肿瘤指标升高的患者,治疗后如果持续降低,一般情况治疗是有效的;反之如果治疗过程中降低后又重新升高,则要警惕是否疾病有进展。
吴一龙:现在肿瘤指标在RECIST评价标准里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要评价完全缓解,则肿瘤指标必须达到正常,但不能说单纯因为肿瘤指标升高而改变治疗方案。而且肿瘤指标需要复查以排除是否检测误差。
廖宁:此患者为ER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最新的研究数据表明,此类患者还可以考虑使用依维莫司加依西美坦治疗。
吴一龙:总结此病例的特点,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不规范,缺失了内分泌治疗手段;术后无病生存期短,并且已进行到了四线化疗;目前的全身治疗方案是有效;第4周期化疗前肿瘤指标反弹。综合以上情况,此病例可继续使用目前的全身治疗方法,第4周期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
此次病例讨论是ER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晚期治疗,作为肿瘤科医生要富有怀疑精神,因为临床指引并不能完全解决我们对于肿瘤病人的治疗;另外,每一种标准治疗方案都只是限于某个时期的标准治疗方法,我们往往也会发现这些标准治疗方法有不足之处,要勇于挑战标准治疗方法,使肿瘤治疗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