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谢亮(1976-),男,广东茂名人,医学硕士,主 治医师,研究方向为胸部疾病的微创手术治 疗。
通讯作者:陈刚, Tel :020-83827812-61122 ; E-mail :chenganggz@yahoo.cn
漏斗胸(pectus excavatum, PE)是最常见的胸壁畸形,发病率0.1%~0.3%。严重的畸形可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手术矫治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Ravitch术、胸骨翻转术以及1998年报道以后便广泛开展的Nuss术 。近阶段,以Nuss术及Ravitch术为代表开展最多。
Ravitch术于1949年报道,该术式需切断多根肋骨、胸骨楔形截骨,是漏斗胸经典的矫治手术方法,经过不断的改良一直沿用至今,目前少数医院仍在使用,曾经为广大漏斗胸患者提供了较好的治疗。但该手术方法的设计本身存在缺点,创伤大,游离及切除的肋骨肋软骨多,破坏了骨板的生发中心和骨膜,破坏了胸廓的完整性,容易导致术后胸廓发育异常。术后并发症常很难处理,明显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及矫治外观,如获得性Jeune综合征(胸廓狭窄)、第二和或第三肋骨突出畸形、胸骨浮动等。而且,其手术操作较繁杂,手术时间长,出血较多,术后伤口疤痕大且位于前胸部,影响美观。这与目前外科追求微创的趋势不一致。
美国的 Nuss教授经过10年的研究改良,于1998年报道了被称为漏斗胸革命性手术的Nuss手术[ 1]。其优点是保持了胸廓的完整性,不需切断胸骨和肋骨,在侧胸壁做2个2~3 cm的切口,在胸腔镜的监视下置入弧形的钢板于胸骨后,利用胸廓的弹性、延展性及可塑性,顶起凹陷的前胸壁,达到矫形目的。具有切口小、微创、伤口隐蔽的特点。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而且矫形效果良好,复发少。不但避免了Ravitch术截骨的大创伤及其术后胸廓发育异常,而且符合目前微创的要求,因此,自从Nuss术报道以来,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开展,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欢迎。Nuss手术也有一定的缺点,在开展早期,有较高的并发症,可达到21%~68%,但绝大部分都是可自愈的轻微并发症,如:气胸、少量血胸、少量胸腔积液、皮下气肿,但气胸、血胸及胸腔积液经过简单的胸穿或引流后均可好转[ 1]。也有术中损伤心脏、术后拔除钢板撕裂心脏致死的病例报道,虽比例极少,却是不可接受的。
每种新技术从提出到完善都需要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Nuss手术也是一样,该术式于1998年提出,1999年日本关谷秀一将胸腔镜技术应用到Nuss手术中,减少了盲穿的危险性,成为Nuss手术的常规方法。2002年Coin等报道Nuss术应用于成人漏斗胸也获得了满意疗效。2003年Hemandez提出不进胸腔的胸膜外Nuss手术,但没有得到广泛开展。2004年Park等报道了改良的Nuss手术应用于非对称型漏斗胸[ 2]。
随着Nuss手术的广泛开展,Nuss术得到不断改进完善,相关的研究在国内外亦相继展开。
一项在北美11个中心进行的研究[ 3],纳入了2001年8月至2006年8月之间的漏斗胸患者327例,其中行Nuss手术284例,而采用Ravitch术等传统开放手术方式的只有43例,两者比例约7∶1,间接说明在北美当时已经是以Nuss手术为主要手术方式,而现在的比例已达到20∶1。该研究结果提示Nuss手术病例中发生包括钢板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不比传统手术高,这与其他学者报道的Nuss手术比Ravitch术并发症高的情况有所不同[ 4],估计与该研究是在由Nuss教授所在单位为主导的北美地区进行,Nuss手术开展已经相对成熟,并发症因此下降有关。在亚洲,Nuss手术也得到很好的开展,韩国举办了2届、香港和泰国各举办了1届Nuss手术学术会议,增进了Nuss手术的交流和发展。
在我国,自从2002年Nuss手术开展以来,迅速地得到推广和应用,从2007年开始共举办了5届全国胸壁矫形微创Nuss手术学习班,交流漏斗胸Nuss手术的应用经验,Nuss教授本人也多次来到中国,现场指导手术并作学术报告,大大推动了Nuss手术在中国的开展。由于Nuss手术步骤相对简单,易于掌握,其优势明显,广受患者和医生的欢迎。如今,在中国较大的医疗中心均能开展Nuss手术,基本取代了Ravitch术及其他传统漏斗胸术式,成为了现今中国漏斗胸的主要手术方式。国内的主要漏斗胸诊疗中心在北京、广州、上海、成都等地。随着在中国各地的开展,Nuss手术也有所改良及深入的研究,包括:非胸腔镜胸膜外手术,钢板固定方法改进,三切口改为两切口,留置胸管到不留置胸管,多钢板技术,成人漏斗胸,复杂漏斗胸的Nuss手术应用,漏斗胸与脊柱侧弯的关系等[ 5, 6, 7]。由于人口上的优势,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每年实施漏斗胸Nuss手术最多的国家,每年约4 000例Nuss手术。我们建议规范培训术者,在有条件的医院,安全细致地开展微创Nuss手术,以防出现严重并发症,确保Nuss手术在我国健康发展。
目前有2篇系统评价的文章对比了Nuss术与Ravitch术[ 4, 8],在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效果满意度方面两组无差异,但手术时间Nuss术明显少于Ravitch术,而且在儿童漏斗胸矫治效果Nuss术优于Ravitch术。得出的结论并没有我们所预期的Nuss术明显优于Ravitch术,就如同在临床中实施两种手术时感觉到的明显差异那样。分析原因在于,Ravitch术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术式,技术更成熟,而文章纳入统计的Nuss术的资料大多为初期开展的,因此术后气胸、积液、钢板移位等并发症相对高,但两者总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且,经过Nuss手术的不断改进,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已由初期的21%~68%降至目前的10%左右。因此需要更新纳入资料数据方能更好说明问题。国内的多个比较Nuss术与Ravitch术的研究中都体现了Nuss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的优势[ 9],黄维佳等对2002-2008年纳入的427例Nuss术与462例Ravitch术的国内外漏斗胸患者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Nuss术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上优于Ravitch术组,在术后疼痛时间和术后并发症上Ravitch术组优于Nuss术组,而两组在术后远期效果的满意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具有较明显的微创优势,值得推广[ 10]。目前患者在选择漏斗胸的治疗术式上亦绝大多数选择Nuss术。
漏斗胸Nuss手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有16年的历史,目前在全世界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其明显的优势,已经逐步取代Ravitch术,成为漏斗胸矫治的主要术式,是目前漏斗胸的主流术式。但也同样存在一些争论的问题。漏斗胸手术能否改善肺功能,一直存在较大争论,直到2013年12月,纳入北美11个中心的研究比较明确地表明,漏斗胸手矫治术能够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3]。
手术治疗的适宜年龄,也是较有争论的问题。有观点认为,由于患儿具有两次发育高峰期,手术时机应选在青春前期,以避开发育高峰期,减少过早手术拔除钢板后再次发育胸廓凹陷(复发)的机会,故建议手术年龄为10~12岁。也有学者认为,由于Nuss手术微创、不需截骨、不破坏胸壁完整性,患儿容易耐受,尽早手术可及早解除胸廓畸形对心肺压迫造成的损害,建议漏斗胸的手术年龄仍为学龄前(5~6岁)。目前手术适宜年龄尚无定论,按Nuss教授的经验总结更偏向于较大年龄手术,以便取得更好的矫形效果。但这需要更多病例的对照研究来论证。目前漏斗胸手术后疗效评价方法相对简单,主观评价较多,缺乏相对客观的评价指标,期望将来制定出更科学可信的评价方法。对于漏斗胸严重程度的评价应用最广泛的是Haller指数,但其具有局限性,对于合并扁平胸的漏斗胸患者,Haller指数的评价就会偏高。因此,也需要学界寻找出更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也有学者在CT扫描后描绘胸廓形状得到面积的方法衡量疗效,但相对复杂,不便操作及推广[ 11, 12]。
对于术中可能发生的最严重的并发症,损伤心脏、心包、肺脏等,很多学者尝试了很多可行的方法:可视导引穿刺系统、各种的凹陷前胸壁悬吊装置、前胸壁负压吸盘法等[ 13],都具有不错的效果,但哪种方法更有效简便,更具推广性,则需进一步的临床验证。我们相信,经过不断的改进完善,Nuss手术将会开展得更广泛,但对复杂不对称的漏斗胸,单纯的Nuss技术尚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需要Nuss术+Ravitch术取长补短。另外,对漏斗胸钢板的改进、固定方法的改进、钢板长短的选择都有较多报道[ 14, 15],微型磁性仪治疗术和真空罩等是近年出现的治疗漏斗胸的方法,有效性有待检验。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