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高俊岭(1976-),男,内蒙古太仆寺旗人,副教授,从事社区慢性病防治研究。
基金项目:上海卫生系统先进适宜技术推广资助项目(2013SY006)
目的 应用系统综述的方法,评价通过智能手机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干预的降血糖效果。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CNKI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截至2016年6月发表的所有应用智能手机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并以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评价指标进行Meta分析。采用R语言Meta分析包运用加权均数差进行评价指标的合并、敏感性分析、发表偏倚分析。结果 共有25个研究纳入分析,共有2 537位患者,其中干预组1 277人,对照组1 260人。监测和反馈是现有智能手机干预的主要内容。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管理相比较,通过智能手机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干预降糖化血红蛋白的加权均数差=-0.63(95%可信区间-0.88~-0.39,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类型、年龄和随访时间对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没有影响。结论 与常规管理相比较,通过智能手机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干预可获得较好的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效果,可作为现有干预模式的补充。
ObjectiveTo compare effect of smartphone self-management intervention(SSMI)with usual care(UC) among patients with diabetes by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Methods Eligibl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comparing SSMI with UC were searched from PubMed, The Cochrane Library, Web of Science, CNKI database, Wanfang database and VIP database until 30 June 2016. Meta-analyse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HbA1c of SSMI vs. UC. Meta package of R language was used to conducted synthesizingdata(weighted mean difference, WMD), sensitivity analysis,publication bias analysis.Results There were 2 537 patients including 1 277 in SMMI groups and 1 260 in UC groups involved in 25 studies which were included in the meta-analysis. Self-monitoring and feedback were the main components of SSMI. Compared with UC, SMMI reduced HbA1c more -0.63(95%CI -0.88~-0.39,P<0.001). Subgroup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the effect sizes were not different among diabetes type,age and follow-up time respectively.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usual care, smartphone self-management intervention has better reducing HbA1c effect, which should be a supplementary model of usual care and community-based self-management intervention.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慢性病之一。2013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数已达382百万, 预计203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数将达592百万[1]。2010年, 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 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数最多的国家[2]。由于糖尿病的不可治愈性以及管理的复杂性, 因此需要患者本人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自觉地采取必要的健康管理行为, 即自我管理行为(self-care activities), 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已有研究证据显示[3]:健康饮食、规律锻炼、自我监测血糖、遵医服药、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技能、应对技能和减少危险行为7项自我管理行为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结局有关。自我管理行为主要受个体社会人口学特征、健康知识、社会支持、卫生服务系统等因素的影响[3, 4]。糖尿病自我管理干预包括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diabetes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DSME)和糖尿病自我管理支持(diabetes self-management support, DSMS), 是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重要措施。其中, DSME是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所需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过程, DSMS是指能促进患者持续不断地实施和维持应对技能和自我管理行为的一切活动或支持[5]。
近年来,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应用智能手机进行自我管理干预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6], 但多数研究样本量较小, 结论尚不统一。尽管已有研究者对应用智能手机进行DSME/DSMS的研究进行了综述[6, 7, 8, 9], 但仅有Liang等 [9] 进行了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但纳入文献仅限于2010年2月之前的文献。由于近5年是智能手机进行DSME/DSMS研究的快速发展期, 已有大量的相关研究发表[8]。为此本研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 对应用智能手机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干预的效果进行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以期更新已有证据, 为未来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提供借鉴经验。
通过计算机检索 PubMed、Cochrane 图书馆、EMBASE、CNKI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6个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英文检索式:(“ Mobile Phone” or “ Smart Phone” )and (“ Type 2 Diabetes” or “ T2DM” ) and “ self-management” ; 中文检索式:(“ 移动电话” or “ 智能手机” )and “ 2型糖尿病” and“ 自我管理” 。
1.1.1 文献的纳入标准 (1)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对照试验研究; (2)研究对象为以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或美国糖尿病协会(ADA)2011年标准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 种族、国籍、合并症、性别及年龄不限; (3)应用智能手机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干预; (4)干预组必须通过智能手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 干预内容至少包括健康饮食、规律锻炼、自我监测血糖、遵医服药、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技能、应对技能和减少危险行为7项自我管理行为中的一项; (5)对照组为常规管理组; (6)评价结局指标至少包括糖化血红蛋白( haemoglobin A1c, HbA1c)。
1.1.2 文献的排除标准 (1)自身前后对照研究; (2)试验设计存在严重不足, 比如样本量过少、干预内容交代不清楚、干预组和对照组基线数据不具有可比性等; (3)同一试验结果重复发表的文献; (4)研究结果提供的数据无法获得标准差, 如未提供标准差, 或提供标准误但无法获得样本数。
由两位研究者分别独立筛选文献。首先阅读文献题目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 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 然后进一步阅读全文, 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因为盲法不适合基于智能手机的干预研究, 因此文献质量基于Jadad法[10], 依据Liang等的改进方法进行评价。Jadad法主要包括:(1)随机方法是否恰当(0~2分); (2)随机化隐藏是否恰当(0~2分); (3)盲法是否恰当(0~2)分; (4)撤出或退出是否描述数目和理由(0~1分)。满分7分, 1~3分视为低质量, 4~7分视为高质量。本研究将“ 盲法是否恰当(0~2)分” 改为“ 是否有样本入选标准和统计效能(0~2)分” 。两位研究者分别采用改进后Jadad法对纳入的研究独立进行质量评价, 如有不同意见, 双方讨论解决或请第三人共同讨论决定。
统计分析采用R语言Meta分析包进行分析。因为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HbA1c是连续变量且拥有统一的单位, 故采用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 WMD)表示, 疗效效应量采用WMD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表示。并用I2统计量检验各研究间的异质性, 若P> 0.1且I2< 50%, 则认为各研究间的异质性无统计学意义,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反之, 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在Meta分析时, 必须有干预的效应量及其标准差, 如果文献未提供则采用以下2个公式进行计算:
公式1: 治疗效应量=治疗后的平均值-治疗前的平均值
公式2:
式中, SD1=干预前的标准差; SD2=干预后的标准差; γ =干预前后HbA1c的相关系数, 本研究依据纳入Meta分析的研究数据获得取γ =0.68。采用metacont命令进行效应量合并, 采用forest绘制森林图。
采用逐一计算忽略单个研究时总效应值的变化进行敏感性分析, 如果结论变化不大, 则提示本次研究的结果较为可靠, 通过metainf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线性回归法定量分析发表偏倚, 通过metabias命令进行分析, 若P> 0.05则认为不存在发表偏倚。
本次研究共检索到文献367篇, 全部为英文。阅读题目和摘要后删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311篇, 阅读全文后删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31篇, 最终纳入本次研究的文献为25篇[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其中1项研究报道了2个年龄组的结果[26], 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纳入Meta分析的25项研究中, 共有2 537位患者, 其中干预组1 277人, 对照组1 260人。研究对象年龄在13.5~67.5岁之间, 平均为(48.5± 12.5)岁, 中位年龄为51.5岁。患病年限在4.1~18.9年之间, 平均为(9.9± 3.9)年, 中位数为9.1年。随访时间在 3~12个月之间。5项研究的研究对象是1型糖尿病患者[14, 15, 19, 28, 32], 合计研究对象557人(干预组284人, 对照组273人); 19项研究的研究对象是2型糖尿病[12, 13, 16, 17, 18,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9, 30, 31, 33, 34, 35], 合计研究对象1 916人(干预组962人, 对照组954人); 仅有1项研究的研究对象既包括1型糖尿病也包括2型糖尿病[11], 合计研究对象64人(干预组31人, 对照组33人)。所有研究的干预内容均包括血糖监测功能; 24项研究[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的干预内容包括饮食、治疗行为和/或身体活动的监测; 19项具有反馈或医患互动功能[12, 13, 14, 16, 17, 18, 19, 20, 23, 24, 25, 26, 27, 28, 30, 31, 33, 34, 35], 其中1项研究根据预先设计的程序进行自动反馈[30]; 7项研究包括健康教育信息[20, 21, 22, 27, 29, 30, 31]。仅有4项研究报道了设计干预的理论依据[15, 23, 27, 29], 分别是社会认知理论[15, 23]和自我效能理论[27, 29]。评价指标除了HbA1c外, 还包括血脂、血糖、血压、体质量等, 但仅有7项研究评价了自我管理效能和/或自我管理行为[13, 15, 19, 24, 27, 29, 31], 见表1。
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I2=87.7%, P< 0.001, 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 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降低HbA1c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63, 95%CI -0.88~-0.39, P< 0.001], 见图2。
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 剔除任何一个研究后WMD变化不大, 提示研究结果较稳定, 见图3。采用线性回归法评价发表偏倚, 结果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倚(P=0.175)。
2.3.1 按糖尿病类型进行亚组分析
纳入的25项研究其中5项研究的研究对象是1型糖尿病患者、19项研究的患者是2型糖尿病, 仅有1项研究的患者既包括1型糖尿病也包括2型糖尿病。按照糖尿病类型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当研究对象为1型糖尿病患者时, WMD=-0.43(95%CI-1.34~0.4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应用智能手机进行1型糖尿病自我管理的降HbA1c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异; 当研究对象为2型糖尿病患者时, WMD=-0.67(95%CI -0.91~-0.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应用智能手机进行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的降HbA1c的效果比对照组明显。但亚组间降糖效果未见统计学差异(P=0.617), 说明糖尿病类型对应用智能手机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的降HbA1c效果没有影响, 见图4。
2.3.2 按照研究对象年龄进行亚组分析
纳入的25项研究其中8项研究的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 45岁、17项研究的研究对象的年龄≥ 45岁。按照年龄分组后, 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当研究对象的年龄< 45岁时, WMD=-0.52(95%CI-1.12~0.0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应用智能手机对年龄小于45岁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降HbA1c的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异; 当研究对象的年龄≥ 45岁时, WMD=-0.67(95%CI-0.92 ~-0.4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应用智能手机对年龄≥ 45岁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降HbA1c的效果比对照组明显。但亚组间降糖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69), 说明年龄对应用智能手机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的降HbA1c效果没有影响, 见图5。
2.3.3 按照随访时间进行亚组分析
纳入的25项研究其中6项研究的随访时间为3个月、8项研究的随访时间在6~9个月之间、11项研究的随访时间为12个月。按照随访时间分组后, 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当随访时间为3个月时, WMD=-0.40(95%CI-0.59~-0.20); 当随访时间在6~9个月时, WMD=-0.67(95%CI-1.14~-0.20); 当随访时间为12个月时, WMD=-0.71(95%CI
-1.16~-0.27)。但亚组间降糖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3), 说明随访时间对应用智能手机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的降HbA1c效果没有影响, 见图6。
自我管理在包括糖尿病在内的慢性病的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慢性病自我管理教育/支持项目均以社区为基础通过人际间面对面互动的方式进行。尽管大量的研究证实传统自我管理教育/支持项目的有效性[36], 但干预对象多为老年人, 而且也无法覆盖医疗资源可及性差的患者。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如何应用互联网技术支持糖尿患者群的自我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14年, 19%的美国成人年使用健康类移动应用程序(APP), 约有1 100个糖尿病APP[8]。目前, 我国是糖尿病患者数最多的国家, 患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 而且年轻糖尿病患者的控制情况更差[37]。同时我国拥有大量的网民,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38]:截止2016年6月, 我国网民数量为7.1亿人, 手机网民的数量为6.56亿人, 92.5%的网民使用手机上网; 而且10~49岁的网民占88.1%。因此, 研究如何应用智能手机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支持, 对于我国糖尿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当前有关应用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支持的研究尚不多见。李莹等[39]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市场上仅有79个糖尿病自我管理APP, 而且功能存在缺陷。
本研究通过对国外应用智能手机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干预研究进行系统综述的基础上, 对其降糖效果进行Meta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内容主要包括血糖、饮食、治疗和行为监测, 这与国内市场上的APP基本一致[39], 但反馈或医患互动是当前国内APP所没有的功能。评估指标除了HbA1c外, 血糖、血脂、血压和体质量的生理生化指标, 也有一些研究关注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为与干预直接相关的指标。一项好的移动健康管理系统的设计必须建立在合理的理论基础之上, 因为移动健康管理既涉及传播学的内容也涉及健康行为的内容[40, 41], 所以传统的健康行为理论不一定适合移动健康管理。本文纳入分析的25项研究中仅有4项研究提供干预设计的理论依据, 分别为社会认知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传统的以社区为基础的DSME/DSMS以社会认知理论为依据, 通过小组形式实施干预, 小组成员间可以互相支持, 并通过目标设定、制定行动计划等活动来逐步促进干预对象的行为改变, 非常符合社会认知理论的要求。但是, 社会认知理论不完全适合通过手机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干预, 因为干预对象不是以小组的形式接受干预, 不存在相互支持。另外, 社会认知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仅仅从行为改变的角度进行考虑, 并没有从信息传播的角度进行考虑, 例如, 干预对象是否阅读了推送的信息、为什么有些人阅读有些人没阅读?现有研究均无法回答这些问题。
Meta分析结果显示:通过手机进行自我管理干预降HbA1c的效果优于常规管理, 与以往Meta分析结果一致。而且年龄、糖尿病类型和随访时间对降HbA1c效果没有影响。其效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纳入的研究均包括监测功能, 而且多数研究还具有反馈或医患互动功能。因为已有研究认为监测和反馈是自我管理最关键的组成部分[6]。但是, 由于绝大多数没有报道理论依据或者根据相应理论进行针对性的评价, 所以手机进行自我管理干预效果产生的机制尚不清楚。
综上可知, 通过手机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干预可以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 可作为现有干预模式的补充。但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理论研究, 目前研究阐释的理论依据不足, 而且仅仅关注行为改变理论, 未涉及传播学相关理论, 这不符合移动健康管理的实际情况。因此需要健康教育理论和传播学理论的交叉融合, 阐明移动健康管理的机制; (2)本土化研究, 尽管应用市场有一些汉化的国外APP, 但这些APP不一定适合我国的文化和人群特点; (3)经济学评价, 进行传统自我管理干预或者常规管理相比较, 移动健康管理的成本-效应和成本-效果研究评价, 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37] |
|
[38] |
|
[39] |
|
[40] |
|
[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