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SI和InCites的我国学科评价实证研究——以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学科为例
白璐, 钟泳如, 顾萍
南方医科大学 a. 卫生管理学院 b.图书馆, 广州 510515
通讯作者:顾萍,Tel:020-61648055; E-mali: guping@smu.edu.cn

作者简介: 白璐(1994-),女,甘肃酒泉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图书情报。

摘要

目的 为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发展ESI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学科提供科研合作参考和指引,为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建议和指导。方法 从发文量和总被引次数两方面综合考虑选取大陆及港台地区Top20所具有标杆意义的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近10年的数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发展态势分析,分析维度包括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发文期刊、发文作者统计、国际合作论文五方面。结果和结论 通过分析对比大陆及港台Top20所机构在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和国际交流合作中的发展情况和变化趋势,认为大陆机构在该学科科研产出方面表现亮眼,所选的港台机构科研影响力较强,且国际合作水平高的机构发展速度更快。

关键词: 学科评价; 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 ESI数据库; InCites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35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09-20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Discipline Evaluation in China Based on ESI and InCites: A Case Study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Genetics
BAI Lu, ZHONG Yong-ru, GU Ping
a. School of Health Services Management b.Library,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1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elin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SI molecular biology and genetics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 of bibliometrics.Methods This paper chooses the Top20 benchmark institutions in mainland China, Hongkong and Taiwa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uses the bibliometrics method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data in the past 10 years. There are five aspects of dimensions: scientific research productivity, scientific research influence, periodicals, published author statistic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apers.Results and Conclusions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mainland, Hongkong and Taiwan Top20 institution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ductivity,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and trends, the conclusions included that the mainland institutions in the discipline of better scientific output, the selected Hongkong institutions' scientific research influence stronger, and the level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s faster.

Key words: subject evaluation; molecular biology and genetics; ESI database; InCites database
1 引 言

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是ISI美国科技信息所推出的学科发展趋势分析工具, 它针对22个学科, 从引文分析角度对全球各国家和地区的机构和期刊等进行评价, 可以体现出机构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 并且为学科实力和影响力提供数据支持。目前ESI学科趋势分析与评价已成为国际上高度关注的学术评价工具, 被广泛应用于评价机构的学科影响力。能够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的学科, 均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而InCites数据库是在汇集和分析 Web of Science(SCIE、SSCI、A& HCI)引文数据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科研评价工具。该数据库包含全球各个国家、机构和学科的论文统计结果, 其中机构对比数据库包含全球各主要国家中的主要研究机构和研究机构联盟在所有学科中的论文统计结果[1]。目前利用ESI和InCites进行学科评价和趋势分析的文章非常多[2, 3, 4], 这也能够说明ESI和InCites工具使用的普遍性与有效性。

本文选取ESI学科分类中的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进行学科评价, 该学科作为医学与生命科学中的前沿学科, 从细胞和基因层面共同为现代生物学发展奠定基础、开拓视野, 并且对医学与生命科学的发展起到领头作用。分析ESI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的学科发展, 有助于相关机构和高校进行有针对性的投入与研究, 从而带动其他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数据库选择

ESI数据库主要通过机构发表的 SCI/SSCI收录期刊论文的总被引次数, 按22个学科进行排名, 以10年为一个统计周期, 其数据每2个月更新一次。InCites数据库经过不断完善, 目前拥有30多种指标可供分析。本研究选取了2017年7月ESI数据库和2017年8月更新的InCites数据库的数据。由于本研究是利用这两个数据库对相关机构2007-2016年近10年的回溯数据,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学科评价, 数据库的定期更新不影响本文最终的研究结果和结论。

2.2 研究对象选择

根据2017年7月ESI数据库更新的数据, 从大陆及港澳台地区进入ESI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全球前1%的34所机构中基于发文量和总被引次数两方面, 选取了20所具有标杆意义的机构(大陆15所, 香港2所, 台湾3所)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2007-2016年近10年的数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了学科评价。这些占比约60%的机构发表了接近80%的论文, 发文总量达40 000余篇, 以下简称的Top20机构包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浙江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四川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台湾阳明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2.3 学科评价指标选取

目前, 用于学科评价的指标体系大多从投入与产出着手, 考察科研绩效, 涉及的指标有数量指标、质量指标、影响力指标和创新指标等[5], 本课题组也构建了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6]。本文采用本课题组构建的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发文期刊、发文作者统计、国际合作论文五个方面的指标进行学科评价实证研究。具体指标主要有:科研生产力(发文量、年均发文量、发文量年均增幅), 科研影响力(总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H指数), 发文期刊(期刊影响因子、期刊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 发文作者统计, 国际合作论文百分比。其中发文量年均增幅用于说明机构生产力的增长速度, 体现机构生产力发展态势, 计算公式如下:n年发文量年均增幅=[(第n年发文量/第1年发文量)^{1/(n-1)}-1]× 100%。

3 结果分析

Top20机构的ESI和InCites基本数据见表1

表1 Top20 机构的ESI 和InCites 基本数据总表
3.1 科研生产力

3.1.1 发文量与发展态势

在科研生产力方面, 2007年, 实力雄厚的中国科学院发文量最高, 达325篇, 北京大学位居第二, 发文量达103篇, 其次是在发文量上实力不相伯仲的上海3所机构, 分别是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台湾的2所机构的发文量均在前十名以内, 分别是台湾中央研究院(第六)、台湾大学(第七), 而台湾阳明大学稍靠后, 为第十三名。发文量最少的是南京医科大学, 只有22篇, 如图1中橙色柱状显示。

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 大陆地区的科研实力不断提升, 2016年, 中国科学院依然是压倒性的年度高产机构(1 188篇), 排名第二的是上海交通大学(655篇), 中山大学从2007年的发文量排名第十上升到第三位(585篇), 复旦大学则以微弱的差距居于第四位(579篇); 浙江大学(493篇)与北京大学(410篇)紧随其后, 排名为第五、六名; 而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四川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在2016年发文量相当, 均在300篇左右。与2007年发展情况不同, 2016年发文量排名前十的机构均在大陆, 达300篇以上, 高于港台地区5所机构, 其2016年发文量在140~210篇。

在2007-2016年10年的总发文量和年均发文量方面, 排名前十的亦均为大陆机构, 其中年均发文量达200篇以上的机构均有6所:中国科学院(739.2篇, 第一)、上海交通大学(318.8篇, 第二)、复旦大学(272.9篇, 第三)、浙江大学(260.5篇, 第四)、中山大学(222.7篇, 第五)、北京大学(211.4篇, 第六); 港台地区方面, 5所机构年均发文量在95~150篇。

在发文量年均增幅方面, 达20%以上的机构有10所, 10所均为大陆机构, 其中南京医科大学增幅最高达到38.14%, 港台地区只有香港中文大学(15.61%)较高, 其余港台机构年均增幅均在9%~15%。

图1 Top20 机构2007 年与2016 年发文量

3.1.2 10年发文量态势分析

10年发文量态势分析见图2

图2 10 年发文量态势分析图

2007-2016年, Top20机构在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领域的发文量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图中标出了Top20机构均值、国内均值、香港机构均值与台湾机构均值的数据, 高于Top20机构发文量平均水平的有5所, 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图中最高折线, 使用次坐标轴)、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图中未标出)。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于2007-2011年间, 其年发文量一直高于Top20机构发文量的平均水平, 在2012年和2013年里, 与平均水平几乎持平, 在2014-2016年, 则低于平均水平, 因此图上未标出。在Top20中的大陆、香港、台湾三地机构的发文量平均水平比较方面, 一直处于优势地位的是大陆机构, 其次是台湾、香港的机构。

3.2 科研影响力

3.2.1 论文被引情况

Top20机构的10年论文被引情况见表2

表2 TOP20 机构10 年论文被引与国际合作论文情况

从论文被引百分比来看, 最高的是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93.79%), 其次是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清华大学, 论文被引百分比达到90%以上; 排名前五的机构, 从地域来看, 港台机构就有3所, 其中香港2所, 台湾1所, 而且排名前五的机构其论文被引百分比相接近, 差别在四个百分点以内。

在论文总被引次数方面, 中国科学院依旧远远高于其他19所机构, 高出一万次以上, 而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机构均来自上海, 分别是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63 520)和上海交通大学(58 787)。在排名前十的机构中, 有8所是大陆机构, 香港占1所(香港大学), 台湾占1所(台湾中央研究院)。H指数方面, 结果和总被引次数大体相同。

在篇均被引次数方面, 排名前十的机构中, 港台机构6所, 大陆机构4所; 排名前三的机构分别是香港大学(41.35)、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32.89)、香港中文大学(29.45)。

3.2.2 10年间论文被引发展态势

从总被引次数的发展态势来看, 在这10年间, 中国科学院一直处于优势地位, 远在各机构之上, 也在Top20机构总被引次数平均水平之上。自2009年起, 大陆15所机构的均值水平明显高于香港和台湾机构的均值水平。并且在2012年, 大部分机构的总被引次数相对于其他年份来说是最高的。当然, 也有个别机构如香港大学、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在2007年的总被引次数有特别高的情况出现。

从篇均被引次数的发展态势来看, 香港大学有明显优势, 在这10年间, 高于大陆15所及台湾3所机构的均值水平, 同时也高于Top20机构的均值水平, 并且在2007年的篇均被引次数, 有突出的表现; 2009年是一个分水岭, 具体表现为:2009年以前, 台湾3所机构的均值水平高于大陆15所机构的均值水平, 2009年以后, 大陆反超台湾; 而香港2所机构的均值水平均高于大陆15所机构和台湾3所机构的均值水平。

3.3 国际交流成果的情况

3.3.1 国际合作论文发文量

2007-2016年, 在国际合作论文总发文量和年均发文量方面, 排名前十的机构有8所是大陆机构, 港台机构各1所, 见表2。其中年国际合作论文总发文量达1 000篇以上或年均发文量达100篇以上的机构是:中国科学院(309.4篇, 第一)、上海交通大学(108.6篇, 第二)、复旦大学(102.3篇, 第三), 与上述提到的10年科研生产力总发文量和年均发文量排名前三的结果一致。

在国际合作论文百分比方面, 达四成以上的机构共8所, 其中香港大学更达五成以上(52.78%, 排名第一), 而这8所机构里, 港台机构就有3所, 分别是香港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 前八名中除香港大学外, 其余机构国际合作论文百分比相差不大。此外, 有7所机构的国际合作论文百分比在30%~40%, 其余5所机构均在30%以下。

在国际合作论文发文量年均增幅方面达20%以上的有9所, 均为大陆机构, 其中四川大学(37.29%)、华中农业大学(31.49%)达到30%以上, 南京医科大学(29.47%)、中国农业科学院(29.36%)、华中科技大学(29.15%)、浙江大学(26.84%)在25%以上。台湾地区3所机构年均增幅均在10%~15%。香港中文大学(15.22%)和香港大学(9.29%)增幅较低, 是因为这两所机构国际化水平一直很高, 所以增幅并不明显。

3.3.2 10年间国际合作论文发文量的发展态势

2007-2016年, Top20机构在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领域的国际合作论文发文量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而且高于Top20机构平均水平的有5所, 分别是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而在大陆、香港、台湾三地机构的国际合作论文发文量平均水平比较方面, 一直处于优势地位的是大陆机构, 香港和台湾的机构于2013年以前水平相当, 在2013年以后, 香港领先于台湾。

3.4 发文期刊、期刊影响因子及期刊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

从发文量来看, Top20机构在《PLoS One》(15 584篇, IF 2016=2.806)、《Applied Physics Letters》(5 436篇, IF 2016=3.411)、《Chemical Communications》(4 337篇, IF 2016=6.319)这三种期刊上的发文量最多, 期刊影响因子如表3

而从总被引次数来看, 达10 000次以上的期刊有6种, 其中美国出版的4种, 英国出版的1种, 德国出版的1种; 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分别是《PLoS One》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一共有ABC三种刊, 是个系列刊, 没有总的影响因子; 《Nature》期刊影响因子最高, 遥遥领先其他期刊达到40.137, 证明了该刊的学术实力, 《Advanced Materials》影响因子排名第二, 表现也非常亮眼。表中发文量排名第一的《PLoS One》是OA刊物, 因此总被引次数排名也是第一, 可以看到虽然《PloS One》在总被引次数和总发文量排名中均处于前三位, 但该期刊影响子却是前十名中最低的。

3.5 发文作者统计

统计被引次数排名前十的作者中, 中科院系统共5人、北京大学1人、台湾中央研究院3人、台湾大学1人。如图3灰色柱状显示被引次数最高的作者是中科院的Cheng Hui-Ming, 远高出其他作者, 但发文量相对较少。从发文量来看, 近10年来, 在ESI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领域, 发文量最多的是中科院的Wang Z, 被引次数排第二。在被引次数排名前十的作者中, Cheng Hui-Ming相应的高被引论文最多, 达到69篇, 热点论文也最多。前十的作者也象征着ESI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学科中的权威人物, 各机构可以学习或寻求与之合作。

4 讨 论
4.1 大陆机构在ESI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领域的科研产出方面表现突出

学科评价指标中发文量和发文量年均增幅指标能反映出机构的科研生产力及其增长速度情况, 即发文量多少可反映出机构的科研产出能力; 发文量年均增幅指标本身虽是基于发文量来计算的, 但同时也可说明机构生产力的增长速度, 体现出机构生产力发展态势。从本研究结果来看, 如表2, 无论是2007年还是2016年抑或是10年间的发文总量, 中国科学院在ESI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学科领域均表现出超强的发展能力, 因为中国科学院是一个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大型研究机构, 所以该机构在该学科领域拥有雄厚的研究实力和水平毋庸置疑, 并且遥遥领先于国内和港台相关机构。居于其次的是北京大学和来自上海地区的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在上述所提到的2007年、2016年、2007-2016 的发文总量上, 均保持在前五名, 可见这几所机构在ESI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学科领域的产出能力也不容小觑。而从发文量年均增幅指标上看, 南京医科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均领先于实力雄厚的中国科学院, 表现亮眼, 说明这几所机构的发展速度和潜力较大。此外,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医科大学, 在所有机构中其发文量年均增幅表现最为突出, 超过了30%, 增长速度快于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研究基础成熟的机构, 短期内可实现更具远景的发文量目标。港台机构方面, 从发文量平均水平方面看, 台湾机构发展虽优于香港机构, 但两地机构总体的发展水平均不及大陆机构, 并且从10年来的发文总量和发文年均增幅这两个指标看, 进入前十名的机构都来自大陆, 说明近年来国家从科研政策和科研大环境建设等方面注重推动该前沿学科的快速发展, 以带动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取得较好的成效。

4.2 所选香港机构在ESI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领域的科研影响力优于大陆机构

学科评价中评价机构的科研影响力通常采用的指标有论文被引百分比、论文的总被引次数和篇均被引次数等, 一般来说, 论文被引百分比和总被引次数可直接地说明机构的科研影响力或学术辐射范围; 篇均被引次数则反映机构所有论文的平均水平并从侧面反映机构的整体水平[7]; 在论文被引百分比方面, 最高的机构分别是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和清华大学(达到90%以上), 港台机构就有3所; 中国科学院虽总被引次数最高, 但是科研影响力却不如港台机构。在篇均被引次数方面, 排名前十的机构中, 港台5所机构全部进入, 且排名前五的机构中有2所是香港的机构, 1所是台湾机构; 此外, 无论是10年的篇均被引次数还是年篇均被引次数态势, 港台机构都位居前列, 说明港台机构整体科研实力强、科研成果所受关注度高。另一方面, 从20所机构总被引次数趋势来看, 2009年起至今, 大陆15所机构的均值水平明显高于台湾机构的均值水平, 这与篇均被引次数态势结果一致, 说明大陆机构在该学科领域的知名度有了较大的提升, 但仍需不断努力。

4.3 国际合作水平高的机构在ESI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科领域发展速度更快

国际合作论文百分比是指国际合作发文量所占机构总发文量的比重, 是评估国际交流合作程度的核心指标, 在学科评价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国际合作论文百分比方面, 达40%以上的机构共8所, 其中香港大学国际合作论文百分比达52.78%, 占总发文量的一半还居多, 在Top20所机构中排名第一, 这也是香港大学在篇均被引次数指标上表现出色的原因之一, 同时也表明了加强国际合作有利于提高机构的影响力水平。其次, 国际合作论文百分比排名前五的机构和篇均被引次数排名前五的机构都是相同的, 排名不分先后, 分别是香港大学、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和台湾中央研究院, 这也更能印证国际合作论文对机构的学术影响力水平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当然, 除了国际合作交流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外, 人才引进与队伍建设也举足轻重, 人才建设推动高校学科发展, 在医学与生命科学发展全球化的进程中, 只依靠内部人员的科研能力及科研成果, 不加强与国内外其他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 就难以产出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 难以建设世界一流的学科, 更谈不上建设世界一流的高校。高校想要发展自身学科实力, 引进高端人才、构建强力团队, 并且寻求最佳的国际合作伙伴才是明智的选择和决策。最后根据数据分析调查显示, 选择优秀的期刊投稿, 将更能使成果受到关注和引用, 从而提高机构在该学科领域的影响力。

表3 Top20 机构发文被引次数排名前10 种期刊
5 小 结

利用ESI和InCites数据库, 本文选取了大陆及港台地区ESI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学科排名Top20机构10年的数据, 从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和国际交流合作中的发展情况和变化趋势等方面进行了ESI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学科评价, 得出对该学科发展的建议, 从而为相关高校和机构发展该学科提供指导和参考。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刘建辉, 叶玫. 基于ESI和InCites的学科发展预测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为例[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5, 25(6): 132-134;135. [本文引用:1]
[2] 董政娥, 陈惠兰. 基于ESI和InCites数据库的东华大学学科发展预测[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9(5): 689-694. [本文引用:1]
[3] 李茂茂, 张子倩, 陈仕吉, . 基于ESI的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学科竞争力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12, 32(8): 128-132. [本文引用:1]
[4] 汪莉. 基于ESI和InCites的高校潜力学科发展预测[J]. 情报杂志, 2017, 36(2): 53-58. [本文引用:1]
[5] 季淑娟, 董月玲, 王晓丽. 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的学科评价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1, 34(11): 21-25. [本文引用:1]
[6] 顾萍, 夏旭, 伍雪莹, . 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7, 61(9): 94-101. [本文引用:1]
[7] 李茂茂, 史丽文, 陈仕吉, . 基于ESI的国内外机构农业科学学科评价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1, (S2): 280-283. [本文引用:1]